IP数据包报头结构分析
分类:网络技术日期:2011-11-19 - 22:43:21作者:老谢
实验目的:分析IP报头数据段组件,了解IP报头结构
实验软件:Wireshark
上图为IP报头的结构图,下图为捕捉的IP数据包
版本号(Version):长度4比特。标识目前采用的IP协议的版本号。一般的值为0100(IPv4),IPv6的值(0110)
IP包头长度(Header Length):长度4比特。这个字段的作用是为了描述IP包头的长度,因为在IP包头中有变长的可选部分。IP包头最小长度为20字节,由于变长的可选部分最大长度可能会变成24字节。
服务类型(Type of Service):长度8比特。这个子段可以拆分成两个部分:Precedence和TOS。TOS目前不太使用。而Precedence则用于QOS应用。(TOS字段的详细描述RFC 1340 1349)
IP包总长(Total Length):长度16比特。IP包最大长度65535字节。
标识符(Identifier):长度16比特。该字段和Flags和Fragment Offest字段联合使用,对大的上层数据包进行分段(fragment)操作。
标记(Flags):长度3比特。该字段第一位不使用。第二位是DF位,DF位设为1时表明路由器不能对该上层数据包分段。如果一个上层数据包无法在不分段的情况下进行转发,则路由器会丢弃该上层数据包并返回一个错误信息。第三位是MF位,当路由器对一个上层数据包分段,则路由器会在除了最后一个分段的IP包的包头中将MF位设为1。
分段序号(Fragment Offset):长度13比特。该字段对包含分段的上层数据包的IP包赋予序号。由于IP包在网络上传送的时候不一定能按顺序到达,这个字段保证了目标路由器在接受到IP包之后能够还原分段的上层数据包。到某个包含分段的上层数据包的IP包在传送是丢失,则整个一系列包含分段的上层数据包的IP包都会被要求重传。
生存时间(TTL):长度8比特。当IP包进行传送时,先会对该字段赋予某个特定的值。当IP包经过每一个沿途的路由器的时候,每个沿途的路由器会将IP包的TTL值减少1。如果TTL减少为0,则该IP包会被丢弃。这个字段可以防止由于故障而导致IP包在网络中不停被转发。
协议(Protocol):长度8比特。标识了上层所使用的协议。
头部校验(Header Checksum):长度16位,由于IP包头是变长的,所以提供一个头部校验来保证IP包头中信息的正确性。
起源和目标地址(Source and Destination Addresses
):这两个地段都是32比特。标识了这个IP包的起源和目标地址。
可选项(Options):这是一个可变长的字段。该字段由起源设备根据需要改写。可选项目包含以下内容:
松散源路由(Loose source routing):给出一连串路由器接口的IP地址。IP包必须沿着这些IP地址传送,但是允许在相继的两个IP地址之间跳过多个路由器。
严格源路由(Strict source routing):给出一连串路由器接口的IP地址。IP包必须沿着这些IP地址传送,如果下一跳不在IP地址表中则表示发生错误。
路由记录(Record route):当IP包离开每个路由器的时候记录路由器的出站接口的IP地址。
时间戳(Timestamps):当IP包离开每个路由器的时候记录时间。
最近在进行网络编程?
@love02xp 只是复习以前的知识
我表示我看不懂
额,看不懂……
老谢这货绝对是技术流
我表示看不懂。。纯路过。。
看不懂~~纯支持哈~·
额,看热闹
路过,看不懂,支持下。
我去敢不敢不要这么专业
@无冷 测试
@无冷 这头像 加这留言 有点不和谐了
呵呵
看不懂,……过来看看。我用那个插件Mail to Commenter 好像不行啊。
支持下了